×
中日若翻脸美国是否出兵?普京回应语惊四座!
中日一旦摊牌开战谁会站在中国一边?谁又会支持日本?近日,普京说了一句话,让躁动不安的日本举国都震惊了...
普京到底说了什么,打死你也想不到
下载军事头条看全部文章
东方龙腾

50 读书人屁都不是

50 读书人屁都不是

这一次,胡澄涵又趴到了桌子底下,被人抬回家,下半夜起夜上了茅房后,回到床上便翻来覆去睡不着了,兴奋地盘算着下一步要干的事情。

这次方华源带回来一个剑桥大学音乐学院毕业的小提琴师托马斯,托马斯是个喜欢诗和远方的落魄街头艺术家,被达拉斯一忽悠便跟着方华源来到了神秘的东方冒险。

可以按照英国教育模式建一个洋文小学堂,从吴淞小学堂挑选天资聪颖的孩子跟着托马斯学习英语和数理化知识。托马斯完全可以胜任这个学校的校长

另外那个因为和女主人通奸被抓了现行,在决斗中瞎了左眼、名誉扫地离子散的前家庭教师爱德华先生就担任托马斯的副手。

在这洋文学堂的课程体系里,还需要一个国学先生,负责教授这些巩固国学基础。

方华源居然没忘记买了一整套的英国中小学教材过来。

洋文夜校的工作也可以交给洋人来负责了,自己的精力要放在其他更重要的事情上。

胡澄涵没想到,公司要办洋文小学堂的事情引起了一场轩然**。

吴淞小学堂的三个教书先生决定罢课抗议,给孩子们放了羊。四处说什么,孩子们倘若不学四书五经,将来如何考取功名?更加危言耸听的是,有先生说,老祖宗的东西不好好学,跑去学洋人的东西,长久以往,国将不国哪。

教书先生们这么一闹,孩子的爹娘也开始忧虑起来。

是啊,让孩子们念书原来就是想让他们将来考个功名啥的,不希望他们一辈子卖苦力没出息。正如先生们所言,一旦去学了洋文,功名的事情就没戏了。

因此,没有一个家长愿意把孩子们送进洋文小学堂。

胡澄涵一看事情要糟,紧急通知吴淞小学堂里所有孩子家长下班后前往公司大会堂里开大会。

“各位兄弟姐妹,大家静一静!”胡澄涵站在台上,看着下面乱糟糟的学生家长,扯着嗓子大声喊道。

胡澄涵平日里深受公司员工的爱戴和敬重,在公司说话的分量很重,员工们几乎都是不折不扣地接受、执行。不过事关关系子女前程,所有的家长还是倒向了思想顽固守旧的私塾先生们。

胡澄涵大家下班过来开会,虽然他们心里都对让孩子上洋文学堂这件事很抵触,但还是按时来到了会场,听听胡掌柜到底怎么说。

胡澄涵开了嗓门,众人瞬间静了下来,一个个竖起了耳朵。

“各位兄弟姐妹,作为父母,没有人不是望子成龙,望女成凤,你们的心情我能理解。”胡澄涵,“问题是,怎么样才算是成龙成凤?难道只有考取功名才算成龙成凤?”

“胡掌柜、方掌柜和我,都没有功名,我们这样有什么不好?”

“可是圣人说过: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坐在前排的一个员工轻声说道。

“哪个圣人说的?简直是一派胡言!”胡澄涵闻言火冒三丈,“倘若大家都去读书做官,谁来种田?谁来织布?谁来建房?谁来修路?谁来造车?谁来保家卫国?”

“没有我们这些辛苦做事的人,那些读书人屁都不是!没人种田,让他们喝西北风去!没人织布制衣,让他们天天光着屁股!没人保家卫国,外敌来了,他们只能乖乖地当亡国奴!”

员工们从来没见过胡掌柜发这么大的火,听得全傻眼了。

“公司办吴淞小学堂,是为了让孩子们学好本领,长大了建设好我们的国家和家园,使得我们国家变得强大,这样才不会被区区几千名洋人打得满地找牙、一败涂地。”

“如今公司要办洋文学堂,那是为了让我们最聪明的孩子向当今最强大的国家英吉利王国学习,学习他们最好的技术,以便将来赶上他们,让那些个西洋强国再也不敢轻易对我大清国动兵。”

胡澄涵说得慷慨激扬,唾沫横飞,下面人听得似懂非懂,一脸茫然。

“公司将来会把这些孩子送到英吉利王国去读大学堂,你们不用付一文钱,路上盘缠、伙食费、衣物费,全部由公司来出。”胡澄涵看着下面员工没有多大反应,一发狠,和盘托出了预谋已久的留英学童计划。

没想到台下员工顿时炸开了锅,纷纷摇头,彻底断了把孩子送到洋文学堂的念头。

“送到洋人国家去读书,这一路上得有好几**吧,孩子哪受得了这个罪?”

“是啊是啊,送到那么远的地方去,人生地不熟,周边都是洋人,这能行吗?”

“就是啊,全学了洋人的礼仪和做派,将来还会认祖归宗吗?”

“这一路上山高水长,孩子能不能平安回来还不知道呢。”

胡澄涵没想到是这样的结果,站在台上懵圈了。

“你们回去都好好想想我方才说的话,三天后决定是继续上吴淞小学堂,还是上洋文小学堂。”胡澄涵无奈地说道。

其实出现这种局面很好理解。就如同在现在这个时代,你去告诉中学学生的家长,建议他们不要送孩子去考大学,去读读技校高职什么的也挺好的,那些家长骂你脑子秀逗那都算是客气的。

果然,连那些原本有些动心的家长也打了退堂鼓——三天过去了,没有一个人愿意把孩子送到洋文小学堂跟洋人念书。

胡澄涵傻眼了。

“看来要改变人的观念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啊。”胡澄涵感慨道。

“老胡啊,我觉得啊,有些事情也不能跟他们讲太多道理。”汪鼎杰一边往嘴里扒拉饭,一边咕咕哝哝地说道,“就像当年招工修路,一开始没人愿意来,很多人是被官府抓了来的,眼看着这些人得了实惠,后面才有更多的人前来应征。”

“读书这件事情不能用强吧?都是自家弟兄啊。”

“不用强,干嘛用强呢?”汪鼎杰反问道,“我们不对公司员工用强,那他们也不能对孩子用强,对不对?”

“对啊!”胡澄涵脑洞大开,大喜道,“我怎么没想到这招呢。”

第二天下午,大东亚公司大楼和各个分厂的布告栏里贴出了一份措辞严厉的通知,严禁公司员工干涉家中孩子入学选择,由其在吴淞小学堂和洋文小学堂之间自由选择,违者将会被开除出公司。

下班后,公司员工们一堆堆地聚集在布告栏前,或仔细阅读,或聆听识字的弟兄一字一句地朗读布告全文。大伙儿见公司来真格的了,也傻了眼。

“依我看吧,汪掌柜和胡掌柜都是大善人,做什么事情,首先都是想着我们弟兄们。”管账先生赵展鸿站在人堆当中大声说道,“送娃娃们去读洋文小学堂这件事,听汪掌柜和胡掌柜的没有错。他们可都是见过大世面的人。”

“是这个道理,胡掌柜绝不会害了大家的。”旁边有人附和道。

“唉,也只能这样了,由娃娃自己选择吧,将来是福是祸全凭公司做主了。”说实在话,没有一个人愿意离开大东亚公司这个大家庭。

就这样,几天内陆陆续续有了10个孩子愿意进入洋文学堂念书,再加上从公司收留孤儿中挑选的15个孩子,大东亚洋文小学堂总算开张了。

“托马斯先生,我希望您严格教育这些孩子。”

“请问亲爱的老板,您希望我对他们有多严格?是可以体罚他们,还是布置很多的家庭作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功能呼出区
content